日前,關于貨幣政策的各種消息層出不窮,尤其是一則“中國版QE”即將拉開序幕的消息影響最大,按照該媒體的說法,央行打算用直接購買新發(fā)地方債的QE手段來投放基礎貨幣,但隨即遭到央行的否認。
所謂QE通常是指央行直接擴大資產負債表,以便在常規(guī)貨幣政策失效的情況下(比如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壓低長期利率從而刺激借貸行為和經濟增長。在陷入危機之后,美日歐等央行都實行了這樣的政策來穩(wěn)定市場與刺激經濟。
但是,中國當前采取常規(guī)貨幣政策的空間依然巨大,1年期基準借貸利率高達5.35%。就像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所言,央行手中目前有包括定向再貸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各種流動性調節(jié)工具,足以維持合理的流動性,保持貨幣和信貸的平穩(wěn)增長,沒有必要以直接購買新發(fā)地方債的QE手段來投放基礎貨幣。何況,中央銀行法也規(guī)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資。
市場有如此多消息的原因之一,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場有一種貨幣寬松的預期,而且十分強烈。尤其是在監(jiān)管部門呵護股市的情況下,有很多匿名的各種各樣的利好傳言,鼓勵投資者盲目做多。其中的邏輯是,一旦中國實施QE政策,股市就會在資金的推動下繼續(xù)大漲。
從技術面看,外匯占款收窄導致基礎貨幣投放不足,而地方政府發(fā)債遇阻,比如江蘇就暫停了地方債發(fā)行,因為地方債利率過低造成對金融機構缺乏吸引力,畢竟銀行等金融機構由于負債端受到存款被理財以及資本市場分流的影響,導致成本較高,很難在資產端有所作為。因此,市場認為央行有必要緩解目前流動性緊張以及成本過高的問題,各種傳言由此而生。
首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并不能只靠貨幣政策工具,尤其是2008年的刺激計劃提供了深刻的經驗,政府在新常態(tài)下還可以使用更多的財政工具以及挖掘改革紅利。那種經濟一下行就想“放水”的傳統思路已經過時,即使目前允許地方政府發(fā)債,也是有嚴格的管理。
當然,隨著外匯占款的減少以及地方債務置換的推進,單靠降準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已難勝任,包括最近央行進行的SLO、MLF等新貨幣政策工具都不能有效解決基礎貨幣投放來源長期短缺的問題,央行目前需要一個穩(wěn)定且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資產購買標的來實現基礎貨幣的投放。
在這種背景下,近期市場傳言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中國已經有了PSL工具,但主要投放對象是給政策性銀行用以定向支持某些政策性項目。而LTRO則可以地方平臺貸款為質押來向商業(yè)銀行提供貸款,既可以解決央行基礎貨幣投放的難題,又可以化解目前地方政府發(fā)債的困難。目前看來,地方政府平臺貸款暫不在質押品的考慮范圍之內,除非將來的相關條件發(fā)生變化。